近日,合肥海关所属庐州海关关员在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内对其进口的硅片等商品开展目的地检查作业,该批货物采取了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模式进口,货物总值约235万元。
近年来,我省抢抓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企业逐渐成为创新驱动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然而,有些重点企业反映,在通关过程中,进口的精密设备、仪器、原材料等特殊货物命中布控需要查验的,不宜在口岸开拆检查,影响货物正常通关。
“经过调研,我们开始试点长三角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模式。这一模式是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部署,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进口设备和产品特点,以‘管得住、放得开、效率高、成本低’为目标研究推行的,将原布控在口岸实施的查验作业改为实施跨直属海关的口岸和目的地分段、分类检查作业,实现企业便利通关。”合肥海关负责人表示。
“该模式实施后,大大提高了公司进口货物的通关效率,而且也降低了通关成本。据统计,在此模式下,公司每票报关单通关时间压缩了3天至5天,同时也避免了口岸开拆对货物的损害风险,为货物到厂后产线运营提供了有效保障,也为企业发展增添了信心。”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物流总监陈恒泰介绍。
合肥海关关长辛建民表示,将聚焦我省科研机构、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实际需求,主动作为,充分释放政策叠加效应,服务安徽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其中,持续扩大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应用范围,继续深化与海关总署相关司局、上海海关等联系,组织开展5轮试点企业和备案商品风险评估和扩容调整,将‘口岸外观查验+目的地综合处置’两段式布控协同处置机制适用范围扩大到企业集团、海运以及出口等环节,有效解决高新技术货物不能在口岸开拆查验的实际困难,全年保障18家高新技术企业共2.38亿元进口设备及时投入研发生产。”辛建民说。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呈增长态势。全年,机电产品进口1079.9亿元,增长3.2%;高新技术产品进口941.2亿元,增长2.7%。(记者何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