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残)运会期间,在杭州亚(残)运村,交通物流服务获得了一致好评,无论是“村民”还是前来探访的嘉宾,都为交通和物流体验竖起大拇指。交通物流中心工作团队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勤恳务实的作风,搭建起了联通全村内外的交通物流网络,乘车出行、物资运输,都舒适便利。
各国(地区)代表团和各中心的物资想要进入亚(残)运村,首先要经过主物流中心物流中转区的安检和报送,完成一系列的手续,并打上封签。中转区位于亚(残)运村30公里之外,服务班班长孙延赫和他的同事们,就在那里度过了几个月的时光,可以说是亚(残)运村所有工作岗位中,离村最远的岗位之一了。
“两场盛会期间,我们小组虽然在为亚(残)运村服务,但实际上一天也没有来过亚(残)运村。”孙延赫说,“赛会结束之后,我们才终于来到村里,看到了这里美丽的景色。”
作为亚(残)运村物资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全村物资衔接的重要纽带,中转区服务班四名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拧成了一股绳。两场盛会期间,总计处理了129个报送订单,检查、衔接了近600辆大货车。如今进入收尾阶段,孙延赫来到村里可不只是为了观光,还得清点物资,把这些可以再利用的物资再运出去。
对于物流工作来说,安全是底线,效率就是“生命”。遇到突发情况,也需要酌情加急处理。孙延赫记得,有一次卡塔尔代表团的一批物资要得很急,原本需要提前24小时报备并走完相关程序,但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他们与流线上相关的所有中心和单位及时沟通、打好配合,将报备时间缩短到6小时之内。
对这件事,亚(残)运村交通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组主管秦文涛印象深刻,“前期工作加快了速度,我们也得跟上进度,为客户带来优质服务。在各业务单位的全力配合下,那批物资从机场保税区运到我们村里,整个检查、过关、报批、运输流程只花了3个小时。把原本48小时才能走完的全套流程压缩到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得到了代表团的好评。”
秦文涛说,他的工作和孙延赫相辅相成、前后衔接。来到亚(残)运村的物资经过分拆分类,通过物流服务组的货运车被运往村内外各处,里边有行李、生活物资,也有比赛用物资,运往的目的地也各不相同。储藏室、居住区居服中心、竞赛场馆,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两场赛会期间,我们总共出车3000余次,共运送物资超过70000件。”秦文涛骄傲地说:“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也特别光荣,刚毕业不久,就能参与如此盛大的国际性体育赛事的物流服务工作,提高了业务水平,得到了充分锻炼。”
和秦文涛一样,亚(残)运村交通物流中心服务调度主管郑斯涵也刚走出校园不久,她的工作任务是为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们提供优质的村内交通服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郑斯涵翻阅了往届大型赛事的相关资料,因地制宜,结合杭州亚(残)运村的实际情况,在车辆及人员调度上下足了功夫。
“比如欢迎中心,它的特点是短时间内会有高强度的人流峰值,并持续一段时间,这个点位的接驳车辆安排,就需要根据波峰波谷进行动态调节。”郑斯涵介绍,“又比如餐厅、商业街等点位,是运动员们有着日常交通高需求的位置,并且随着一日三餐及夜宵的时间而发生波动。接驳车的数量就需要适配这种波动,保证运动员出行顺畅。”
团队的成长,亚(残)运村交通物流中心副主任杜威看在眼里,“这就是我们团队的工作风格,脚踏实地、勤恳务实、扎根一线、客户至上。从中心主任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将这种工作精神一以贯之,从每一处细节着手,精益求精。”
对于杜威来说,亚(残)运村的工作经历中,最难忘的还是与同事的朝夕相处。通过两场盛会,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融合成为一个精诚团结的集体。在村指挥层的领导下,团队攻坚克难,平稳度过了“村民”抵离、开闭幕式接驳、物资运输、文艺活动等高峰,实现了“交通出行零差错、物流配送零遗漏”的工作目标。
尤其是在亚残运会期间,杭州亚残运村的人流和物资接驳工作任务严峻。在指挥层的指导之下,杜威和同事们通过对常规接驳电瓶车的无障碍化改造、交通流程及流线再设计的方式,提供了足够的运力,解决了运动员和随队官员们的出行问题。又用定制化离返搬运服务、最美“流水线”等方式,解决了大量物资的快速运输问题,顺利完成了高峰过渡,圆满完成任务。
近三年为亚(残)运村奋斗的日子,杜威觉得仿佛白驹过隙。亚残运村闭村当天,他送走最后一批“村民”,回到办公室坐了许久,才意识到这份光荣的任务,终究迎来了结束的一刻。
“工作的时候难免会想,时间快一点再快一点,会期待结束的这一天。但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又有一些怅然若失。为什么会结束得这么快呢?心情其实很复杂,最舍不得的,就是这些可爱的同事。”
杜威说,“想对大家说感谢、感恩、感动。我们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杭州亚(残)运会的精神传递到了亚(残)运村,也传递到了我们中心。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再次相聚的时候,能够开心地回忆在亚(残)运村共同奋斗的这些开心、难忘的时光,我们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