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页 > > 纪检工作

经典常谈 |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时间:2023-08-08

  1837年11月,正在柏林大学读书的马克思在给父亲的信中说,在研究法学的过程中遇到了“现实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之间的对立”,为了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他不得不转向之前并不喜欢的黑格尔哲学,把自己“所憎恶的观点变成自己的偶像”。

  马克思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经历,是他以问题导向推动理论创新的生动写照。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他始终以回应问题作为研究的直接目的,把解决问题作为理论的根本任务。正是在解答各种理论与现实问题中,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得以创立。

  在《莱茵报》工作期间,林木盗窃法等“难事”使马克思意识到物质利益的重要作用,他由此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研究。1845年7月,为了深入探究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到英国进行了六周的考察。这一期间,他们不仅阅读了大量经济学文献,而且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英国之行对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和一些工人组织进行联系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此同时,人本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也公开宣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有必要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性分析,彻底划清与一切旧哲学的界限。1845年秋至1846年5月,他们共同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回答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这一重大问题。

  19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迅速发展。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符合人性的、永恒的、自然的存在。但频频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仅暴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理论的局限性,也使如何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成为时代课题。移居伦敦的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以商品为出发点,深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伟大创新。

  伴随着欧洲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如何科学领导工人运动成为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迫切问题。巴黎公社失败以后,欧洲工人运动的重心从法国转移到了德国。当时德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主要有深受拉萨尔主义影响的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与受到马克思恩格斯指导与帮助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1875年2月,爱森纳赫派不顾马克思恩格斯的告诫,与拉萨尔派在德国中部的哥达拟定了合并纲领。为了肃清拉萨尔主义的影响,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给工人运动正确指导,1875年5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对爱森纳赫派在原则问题上的让步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批判,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及其特征的理论。《哥达纲领批判》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巨大飞跃。

  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在思想发展的各个时期,他们都坚持以问题导向推动理论创新,把研究问题作为思想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鲜明特征,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回答时代之问,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打开未来工作局面的重要突破口。毛泽东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牺牲奋斗永不止步,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注重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为抓手,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展示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思想伟力和蓬勃生机。

  进入新时代,面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中国共产党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重大成果。

  当前,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只有把问题当做时代的声音,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问题,以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以创新的实践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发现新思路、产生新思想,推动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王雨洋)


上一篇: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监察组以信息公开公示为切入点 监督防范科研经费使用廉洁风险

下一篇:监督哨 | 虚报工资入私囊


Warning: Module 'fileinfo' already loaded in Unknown on lin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