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公益行动
近日,在颍上县第五中学泥塑功能室,十几个学生正在专心致志地“玩泥巴”。该校美术教师、颍上县非遗泥塑传承人王啸宇在一旁细心指导。
一位女同学正在用泥巴制作一头梅花鹿,可是两只鹿角却怎么也粘不牢。“别急,你这是方法不对。两个部件需要组合时,必须使用泥塑工具进行挤压。”王啸宇把同学们都召集过来,现场演示:在挤压的时候,左右手配合好,一只手轻轻扶着泥塑作品,一只手轻轻用工具挤压物体连接的边缘部位。
记者在泥塑功能室看到,学生创作的泥塑作品形式多样,已形成人物、建筑、动物等系列。其中,以颍上知名景点明清苑、管仲老街以及淮河锣鼓、颍上花鼓灯故事人物等为题材创作的泥塑作品,造型惟妙惟肖,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引人注目。
“上七年级时,我在学习之余,每天都抽出一些时间做泥塑。学习泥塑制作不仅没影响学习,反而使我的专注力提高,做事、学习更加细心,遇到不会的难题再也不会放弃,成绩也有明显提高。”谈起两年的泥塑学习经历,学生卜宇说。
“之前女儿常埋怨我不理解不关心她,自从我抽出时间陪她一起完成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挖泥、制泥、养泥,我们之间的隔阂就烟消云散了。尤其当我与女儿一起挖泥,双手沾满了泥土,女儿细心地把我脸颊上的泥灰轻轻抹掉的时候,那一刻我真的开心。”学生家长谢娟说。
泥塑功能室每周开放四个半天,讲解颍上非遗泥塑,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题材进行创作。“非遗进校园是我们积极推进‘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有益尝试。”颍上县第五中学校长潘松告诉记者,将颍上民间泥塑艺术融合到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也让课堂成为泥塑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