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围绕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决策部署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各项政策落实落地的有力保障,纪检监察机关要准确把握营商环境问题的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以有力有效监督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
压紧压实责任,推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同向发力。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形成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要把营商环境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持续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督促各级党委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同部门、行业、领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纾忧解困等具体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执法司法、审批监管、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衔接融合,提升监督质效,以强监督促进强监管,推动各级职能部门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举措,激活政策贯彻执行的末梢神经。要以严肃问责推动责任落实,深挖破坏营商环境案件背后的责任缺失问题,用足用好追责问责利器,真正起到问责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深化作风建设,以优良作风助推营商环境优化。要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围绕落实上级部署、履行工作职责、服务企业群众等内容,针对关键部门、审批岗位、窗口单位等问题易发多发地带,采取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严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担当、不用力,对政策举措和工作部署片面理解、机械执行、野蛮操作,玩忽职守不作为,任性用权乱作为,权力观异化、政绩观扭曲、事业观偏差等问题。要加强与企业沟通协作,在企业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零距离摸查企业生产经营中可能遇到的作风问题。要通过日常监督、专项监督检查、信访举报反映等多种渠道,对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拈轻怕重、偷奸耍滑、不思进取等各类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以通报曝光、约谈提醒、警示教育等方式,督促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要坚持纠树并举,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弘扬党的优良作风。
坚持系统施治,把一体推进“三不腐”贯穿优化营商环境全过程各方面。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打好高压震慑、建章立制、教育转化“组合拳”。要抓住惩治这一手不放松,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涉及破坏营商环境的信访举报问题线索,优先处置、快查快结。要紧盯政法、金融、国资国企、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紧扣群众和企业诉求,严查企业生产经营领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加大对行贿人的惩戒力度,坚决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推动打造亲清政商关系。要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督促案发单位和地区深化改革,及时补齐制度短板、堵塞机制漏洞,规范权力运行。要把监督融入治理,在强化个案整改的基础上,推动行业性、领域性的系统治理,从源头解决破坏营商环境问题。要把案例资源变成警示教育资源,通过拍摄警示教育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形式,举一反三、以案明纪,促进党员干部引以为戒、醒悟知止。要用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固本培元,教育党员干部涵养廉洁价值理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
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重点面向基层一线干部、急难险重岗位、经济发展部门,选树服务基层、奉献发展、清正廉洁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风采事迹,讲好清风故事,营造清廉干事的氛围。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把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区分开来,宽严相济、客观公正地开展监督执纪执法,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激励干部在履职尽责、服务发展中主动作为、大胆作为。(作者陈世海,系辽宁省大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